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水泥行业深度报告:受益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超配正当时

2022-11-24 15:44:13 48

摘要: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1、水泥: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1.1. 成本是水泥企业的重要因素 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原料,行业产业链较短,上游主要为石灰石矿山、黏土、煤炭、 电力等,水泥行业公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下游主要...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1、水泥: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

1.1. 成本是水泥企业的重要因素

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原料,行业产业链较短,上游主要为石灰石矿山、黏土、煤炭、 电力等,水泥行业公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下游主要包括直销企业/项目、混凝土 厂商以及经销商等,有相对较强的溢价能力,并能够根据供需情况较灵活调节价格。 一定区域内各家厂商的价格差异较小,因此成本成为各家厂商盈利差异的主要影响 因素。成本项主要包括电力煤炭、 石灰石、黏土以、运输成本以及管理财务费用 等,电力和煤炭价格根据水泥产线所处区域决定,而主要的差异在产线建设成本、 石灰石矿山取得成本、运输费用和管理财务费用,规模效应较为明显。

1.2 中国为世界水泥产量及用量第一大国

中国水泥产量在全球的比重超过 50%。自 1985 年起,中国水泥产量始终位居世界 第一。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 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水泥。2009 年,受国家 4 万亿投资拉动,中国水泥产量提高 至 16.3 亿吨,占世界水泥的比重超过 50%。据工信部消息,2019 年水泥行业首次 突破万亿营收,水泥产量达到 23.3 亿吨。

中国水泥行业起步较晚但 21 世纪后发展迅猛。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步 探索阶段、计划向市场转换阶段、淘汰改造提升发展阶段、高速跨越发展阶段、创 新提升超越引领阶段。建国初期至 1996 年,水泥工业终于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数量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水泥行业陷入 困境,国家组织整顿,行生产力大幅提升。随后 1998-2014 年为水泥行业产量逐年 递增高速扩张;其中,2009 年产量增速最快为 17.33%。2014 年产量封顶,年生产 24.8 亿吨。根据福布斯数据,中国 2011 至 2013 三年使用的水泥重量比美国在 20 世纪使用总量更多。

2016-2018 年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在水泥产量持续高速增长后,产能过剩,供 过于求,整个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产量也呈下降趋势。响应供给侧改革及一带 一路政策,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加快,并向外开拓市场。

1.3. 水泥的制作工艺与发展历程

1.3.1. 水泥: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按用途划分,水泥可划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 性水泥。通常水泥行业生产的是硅酸盐水泥,为一种细致、灰色的粉末,由钙(来 自石灰石)、硅酸盐、铝酸盐(黏土)以及铁酸盐组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的组成成分分别有:一、水泥熟料,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 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产物;二、石膏,主要为天然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掺量 2-5%; 三、水泥混合材,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而加到水泥 中的矿物质材料,称之为水泥混合材料,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种。活性混合材即具 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混合材料,如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等;非活性混合材, 即活性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潜在水硬性或火山灰性混合材料以及砂岩和石灰石 等;四、窑灰是指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的粉尘;五、助磨剂,用于在水泥 粉磨时起助磨作用而不损害水泥性能的一种外加剂,加入量<1%。

1.3.2. 水泥生产工艺主要为:“两磨一烧”

水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有石灰石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及少量校正原料。石灰石 质原料主要成份为碳酸钙,提供氧化钙,如石灰岩、泥灰岩、白垩、贝壳等;粘土 质原料提供氧化硅和氧化铝及部分氧化铁,如黄土、粘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 河泥等;其他需要少量校正原料,包括铁质校正原料和硅质校正原料,提供氧化铁 和氧化硅,铁质校正原料如低品位铁矿石、炼铁厂尾矿以及硫酸厂工业废渣硫酸渣 (硫铁矿渣)等;硅质校正原料如砂岩、河砂、粉砂岩等。

水泥生产工艺主要为:“两磨一烧”。分别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生料 制备为将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定比例配合、磨 细,并配合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熟料煅烧为将生料在水泥窑内煅烧至部 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粉磨是将熟料加适量石 膏,有时还加适量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共同磨细为水泥。

1.3.3. 水泥生产工艺发展历程

水泥生产技术经历两百多年发展,经过不断完善和进步,最终发明了现代的预分解 窑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制作工艺都需经过“两磨一烧”,同时也与“窑”息息相关。回顾世界水泥的发展过程往往以窑为线索,在过去的两百多年,水泥生产先后 经历了仓窑、立窑、干法回转窑、湿法回转窑和新型干法回转窑等发展阶段,最终 形成了现代的预分解窑新型干法。

不同类别的水泥窑所产生的热耗区别较大,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以悬浮 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利用现代流体力学、燃烧动力学、热工学、粉体工程学 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并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化信息技术进行水泥工业生产的综 合技术。因其具有高科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水泥工业大 型生产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逐步取代了立窑生产技术、湿法窑生产技术、干法 中空窑生产技术以及半干法生产技术,成为了水泥行业的主流使用技术。

目前我国的水泥生产基本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所覆盖。自《水泥工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指出,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臵垃圾、废弃物、污泥和综合利用水、 气、粉、尘减少各种污染与排放,发展绿色水泥产品生产。2017 年新型干法水泥熟 料比重已达 98%,相较于 2007 年的 51%,翻了一番。

新型干法窑系统可分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制成、煤粉制备和混合材料烘干 五个子系统,前两阶段为“两磨一烧”工艺中的第一磨和第一烧。生料制备,包括 原料破碎化和预均化,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后再进行粉磨有助于后续的稳定生产和 提高设备运转率,随后生料经过进一步煅烧和冷却后形成熟料。第二磨为水泥粉磨 制成阶段,即熟料再经破碎,和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细成为水泥。“二磨”电 耗约占水泥生产过程总电耗的 70%。

煤粉制备系统是采用立式煤磨,原煤由定量给料机送入磨内烘干与粉磨,之后合格 的细煤粉通过锁风阀和螺旋输送机送入窑头、分解炉、回转烘干机供应其燃煤,废 气经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混合材烘干是指水泥混合材在加入水泥前需进行破碎 再烘干,循环的立式磨系统利用窑尾排出的高温废气来进行烘干。

1.4. 水泥系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

水泥是建设工程最常用的重要材料,应用极为广泛。水泥质量会对建设工程造成重 大影响。故而对影响水泥强度和造成结构内臵破坏的性能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 指标的水泥品种的适当使用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缺陷。

水泥具有无库存、区域性等属性。由于水泥生产的工序限制,水泥具有无库存的特 性。水泥一般存放不超过一个月,长期露天存放易受潮凝结,属于不可库存产品, 熟料的保质期较水泥稍长。因此通常认为其无库存周期,产量即代表当期需求,价 格直接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同时水泥具有区域性,水泥属于短途供应型、低附加值 产品,主要供应周边客户。运输半径上,一般公路为 100-200 公里左右、铁路为 300-500 公里,水路运输一般为 600-800 公里。且水泥资源消耗量大,量重价轻和储 存时间较短,导致水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2. 水泥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格局优化调整

2.1. 全球行业规模缓慢增长,中国市场体量高居首位

水泥需求主要来源于基建和房地产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程度密切相关。 近十年间,全球水泥需求增速放缓,每年增长率在 3%以内。2019 年,全球经济增 长速度减慢,世界水泥总量在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下,预计增长 1.8%。

中国水泥龙头企业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中国水泥总产量也高居全球首位。21 世纪 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带动了市场对 水泥的需求量。近十年,中国水泥年产量均超世界产量 50%。自 2014 年开始,我 国宏观经济发展转入适度增长阶段,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方式,水泥行业步入 产能调整阶段,我国水泥产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8 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家补 短板、稳基建政策的落地,以及区域内部重大项目的加速实施,水泥产量快速提高, 2019 年全国水泥产量 23.3 亿吨,同比上升 6.1%。

近年来,水泥供过于求的状况得以缓解,产销率维持在 10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水泥销售量达到 216870.3 万吨,产销率为 99.9%,期末库存 比年初增加 7.6%。截止至 2019 年中国水泥销售量达到了 232724.1 万吨,产销率为 100.1%,期末库存比年初减少 4.7%。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转入适度增长阶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 中求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水泥制品行业发展速度已由高速转为较快的 适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水泥制品制造行业销售 收入为 7547.15 亿元,同比下降 20.69%。

经过多年的整合发展,全球水泥市场已高度集中。根据环球水泥网公布的数据,全 球水泥行业前十大产能企业占比高达 41.03%,其中中国水泥行业龙头中国建材、海 螺水泥、华润水泥和台湾水泥位居此列,四家企业产能合计 10.38 亿吨/年,占全球 产能比重高达 22.96%。

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更高。根据中国工信网数据,截至 2019 年底,前 50 家水泥 企业(集团)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 76%,较上年略有提高。中国建材总产能约为 5 亿吨/年,居世界第一。中国水泥行业龙头中国建材、海螺水泥、金隅冀东、华新 水泥四家企业总产能超 10 亿吨/年。中国建材布局全国,区域遍及华南、中部、东 北、西南、西北、华南等;海螺水泥总产能为 3.59 亿吨/年,在长三角,珠三角及 浙闽沿海地区都有合理的布局,包括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冀东水泥产能 1.7 亿吨/年,水泥生产线布局和销售网络覆盖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内 蒙古、吉林、重庆、河南等 13 个省市,布局华北、东北区域。华新水泥具水泥产 能近 1 亿吨/年,主要布局西南地区,覆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区域。

据中国水泥网数据,全国 2019 年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产能约 18.47 亿吨,从各区 域分布情况看,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布为华东、中南和西南,三地区总占比约 70%, 由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引领市场。

三大地区水泥市场各有特点:一、华东地区总熟料产能为 4.93 亿吨,占全国 26.72%; 华东基础设施建设较早,房地产市场发达,且水路运输便利,特大企业集团产能占 比高,大中型企业如红狮水泥、万年青、金峰水泥和亚洲水泥等;二、中南地区有 华润水泥及华新水泥两家尾随,分别贡献了 4795.7 万吨及 3487.5 万吨的产能。两 广区域是水泥消费的主要市场,广西通过西江将水泥输送给供给短缺的广东市场。 两广地区水泥熟料总产能为 1.86 亿吨,占全国比重为 10%;三、西南地区自 2008 年地震后,水泥企业纷纷进入四川扩建产能,四川产能超亿吨占比 31%。西南水泥 (中国建材子公司)、海螺水泥等前五企业占据市场一半份额,剩余市场由中小企 业划分,集中度相对较低。

2.2. 供需变化支撑价格回升,水泥进口总量爆发增长

2.2.1. 供给能力各方受限

水泥行业施行产能臵换政策,严禁新增产能,压减过剩产能,产能总量保持平稳。 自 2014 年以来,水泥产能和熟料产能增长率均呈现下降态势,2015 年开始水泥产 能持续负增长。2018 年我国水泥产能削减 550 万吨,下降 1.65%,新增熟料产能为 600 万吨,累计熟料产能较 2017 年仅增长 0.31%。产能臵换政策的实施解决我国水 泥产能过剩的难题,从源头上限制水泥生产能力新增,保证产能利用率稳中向好。 2018 年,由于停产限产政策,大部分亿吨级水泥生产省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缩 水,河南省水泥产量累计同比下降 26.6%,江苏省下降 15.22%,山东省同比下降 9.74%,湖南省同比下降 8.39%。

2019 年水泥行业共公告产能臵换项目 14 个,通过减量臵换,压减过剩产能 604 万 吨,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资源要素合理配臵。分省份来看,广西省水泥产能臵换 最多,有 651 万吨产能,随后是四川、福建、贵州、湖南、江西、云南、江苏、黑 龙江、山西、西藏、湖北。

错峰生产现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执行,水泥供给能力明显趋紧。继 2014 年冬 季成功组织了东北、泛华北地区的错峰生产工作后,错峰生产模式得到了推广。2016 年 10 月,工信部和环保部再次发布《2016-2020 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工作通知》, 首次推出夏季雨季高温错峰限产。伴随着大气治理攻坚,2018 年来有组织地加大各 地错峰生产力度,全年错峰渐成常态,供给端收缩幅度加大。2015 年初开始,全国 熟料库容比波动下降,2019 年 3 月熟料库容比为 58.33%,较 2015 年 2 月库容比峰 值下降 29.16%。库存水平低位运行,错峰生产政策呈现趋严的态势。

污染防控致使不达标水泥生产线停产,进一步导致供给端收缩。地方政府出于污染 防治角度淘汰排放不达标产能或对水泥生产线临时关停。 2018 年以来,京津冀周 边、河南、浙江、安徽、广东、河北、山西等省份出台特别排放限制政策,对污染 物排放规定限值,对中小产能生产线的持续经营提出挑战。截至 2019 年 7 月,水 泥行业已经淘汰落后产能 7000 多万吨,先后处理 40 多条生产线。2019 年始,河北、 河南、山东等地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相关部门要求区域内水泥企业暂时停产,影 响区域水泥供给。

2.2.2. 需求量稳步增长

水泥的需求端主要来源于地产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等,尽管区域间基建 和房地产发展不平衡,且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和建设热度较十年前有所消退,但整体 而言总量持续增长从而支撑水泥需求。

2018 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国家补短板、稳基建政策的落地,以及区域内部重大项目 的加速实施,内需回落放缓,2019 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 3.8%,与 2018 年持平。2019 年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 9.1%,推动水泥需求 上升。2020 年 1-3 月各类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疫情缓和后开工复工掀起热潮。 基建投资作为经济逆周期调节手段,将温和回升,房地产竣工速度加快,全年水泥 需求总量预计会比往年增加。

2.2.3. 价格保持高位震荡,水泥进口爆发增长

2016 年以来,水泥价格快速回暖并在高位震荡,在需求平稳的情况下,供给收缩对 价格的作用开始显现。水泥价格的大幅回升,刺激了其他国家过剩水泥向中国出口, 影响了水泥的进出口总量。我国水泥和熟料出口量自 2017 年以来均有所缩减, 2019 年水泥出口量仅为 509 万吨,占历史出口峰值的 26.3%;熟料出口量为 44.07 万吨, 仅占历史熟料出口峰值的 2.5%。

随着我国水泥价格高起, 2017 年开始,以水泥熟料为主要产品的进口量爆发性增长, 2019 年进口熟料 2274 万吨,水泥 201 万吨,分别是 2017 年进口量的 515 倍和 67 倍。国内供给侧改革通过影响水泥价格,对我国水泥行业在全球的贸易地位产生深 远的意义。

2.3. 国内水泥产业优化发展

2.3.1. 水泥区域发展不一,政策引导产业迁移

由于水泥产品不能长期存放的特点,水泥运输的半径受限,水泥产品具有很强的区 域性。近年水泥行业有从华北、东北地区向华南、西南地区迁移的特征。我国水泥 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地区,合计产量占比超过 60%。其中华东地区企 业数量众多,市场相对成熟、产能淘汰开始较早,区域供给较稳定;而北部地区产 能过剩问题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自 2014 年开始,水泥产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通过错峰生产、臵换产能等政策解 决产能过剩问题,整体产量有所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产量份 额明显下降,2019 年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合计为 12%,较 2014 年比重下降 2.8%;华南和西南地区,即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产量份额上升较为明显, 从 2014 年 27.6%上升为 2019 年占比 32.8%。水泥产业呈现从华北、东北地区向华 南、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

为引导我国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018 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产 业迁移指导(2018)》, 其中有 15 个省市涉及了水泥产业的调整。从优先承接水泥 产业的地区分布特征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优先承接的都是高性能的水泥材料相关, 而承接水泥生产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西藏和甘肃。我国通过政策引导各地区 发挥产业优势,有利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化解周期行业过剩产能,引导水泥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相 继出台了限制水泥行业产能产量的政策,主要包括严禁新增产能、减量臵换、环保 限产以及行业错峰生产四类。在总体产能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缩减生产时间或停 产来调整产量。

2.3.2. 行业集中度不断增强,龙头集聚效应明显

水泥行业在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重推动下,行业兼并重组逐步加快,以获取 规模效应的竞争优势和成本控制的技术革新。据中国水泥行业协会统计,随着一些 产能落后的企业被淘汰,2018 年我国水泥企业数量减少至 2900 家,较 2010 年减少 了 2214 家。迫于经营压力,水泥企业并购重组屡见不鲜,因此在水泥企业数量减 少的同时,企业规模逐步扩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6 年以来,“强强联合” 的整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例如金隅和冀东水泥的整合、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的合 并、华新水泥整合拉法基中国水泥资产。

在中国范围内,行业并购加快使得水泥行业寡头垄断趋势较为明显。2018 年国内市 场份额最大的五家公司为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和冀东水泥, 水泥销售份额合计接近 35%,较 2012 年前五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增长超过 1 倍。其中中国建材作为水泥销量最高的企业,销量迅速扩张,2018 年市场份额达到 13%。 龙头企业大多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对外依赖度低, 有较强的定价权和发展权。由于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势,2018 年海螺水泥、华新水 泥和华润水泥利润率分别超出行业平均 15.89%、9.17%和 8.11%,龙头公司盈利能 力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近年来,政府不仅追求产能的高效利用,也同时注重水泥的质量提升,提出了低标 水泥退出等政策。水泥产能控制和质量要求共同对中小产能提出了挑战,被动淘汰 进程有望加快,这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格局趋向稳定、良 性发展。

3. 拉动水泥需求的三大驱动力:房地产、基础建设、农村建设

房地产、基础建设、农村建设是水泥下游需求的主要推动力。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建 筑原材料,在水泥需求的下游结构中,水泥用量最多的行业集中在基建、房地产、 农村建设、制造业,其中,利用建筑工程投资比重倒推水泥使用量,建筑工程在基 建投资比重为 29%,房地产(含农村建设)24%,制造业为 24%。 2019 年水泥产量增幅由负转正为 6.5%,一改 2016-2018 年产量颓势,2020 年受到 专项债、新农村建设以及地产开发对于地方财政的重要性因素影响,基建、房地产 以及农村建设对水泥需求持续强势,成为水泥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3.1. 房地产:保持韧劲,稳中有增

3.1.1. 2019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总体需求平稳

房地产端约占水泥需求的 25%-35%,2019 年开发投资额正向增长。房地产投资额 自 2018 年以来趋于稳定,2019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 13.22 万亿元人民币,相 较于 2018 年同比增长 9.9%,增速稳定。2019 年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达 17.2 亿平方 米,同比减少 0.1%。供需改善带动水泥产量稳定增长。2019 年水泥产量 23.3 亿吨, 同比增长 6.1%。

2019 年全国房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增速稳定,同比分别增长 8.7%和 8.5%,至 89.4 平米和 22.7 亿平米。房屋竣工面积增速自 2016 年以来持续减少,至 2018 年底同比 下降 7.8%,2019 年以来,房屋竣工加速修复,同比实现 2.6%正增长,缩小了自 2017 年下半年以来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与竣工面积增速的剪刀差,这表明房地产施工 节奏加快,相关建材需求沿产业链有效传导,支撑了 2019 年的水泥需求。由此可 见,在国家对房地产严监管政策下,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端依旧为 2019 年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3.1.2. 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大幅回落,但总体可控

疫情以来,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核心业务如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等尚不能进 行,交付、结算等一系列流程推迟。疫情阻止了居民外出,各种经济活动停顿,售 楼处关闭,房屋销售大幅回落。销售受阻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紧张;另一方面使房企购臵土地需求降低,对后期开发造成影响。2020 年 1-2 月土地购臵面积 1092 万平米,同比下降 29.3%,降幅较 2019 年 1-12 月增加 17.9pct。

虽然地价保持稳定,但一季度整体土地供应量收缩,导致土地成交规模下降。2020 年 2 月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同比下降 16.3%,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39.9%, 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 35.9%,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下降 44.9%和 22.9%。 另外,国房景气指数自 2016 年以来首次跌破 100 至 97.39。我们认为这仅为短期经 济冲击,并不代表行业基本面变差,不能真实反映行业景气。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呈 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说明地产开工竣工剪刀差缩小,尽管 2 月份完成额累计同比 减少 16.3%,但疫情过后有望恢复至此前水平。

历来淡季叠加疫情冲击,各大房企创新线上卖房。受春节影响,第一季度历来是房 地产行业销售淡季。2017 年以来第一季度占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例在 17%上下波 动。而疫情对于房地产销售影响最大阶段在于第一季度,从全年的角度看,影响属 于可控范围。此外,为积极应对严峻疫情、政府管控、复工时间推迟等困难,各大 房企纷纷推出线上看房,直播卖房等活动。多家房地产企业成立了线上售楼部,推 行 VR 实景看房,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也同步推出了线上购房服务。此前巨量引擎 山东分公司和保利(青岛)公司联合打造的“保利 229 美 Miao 节”抖音直播在秒 杀时段,仅半小时认购额就超两亿元。

由此,整体上疫情对 2020 年第一季度销售冲击未必严重到不可缓解,随着疫情受 到控制并且逐步消退,行业景气度将会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短期抑制的需求或 将在未来得到释放。

3.1.3. 稳定复工复产,房地产需求端或将宽松,政策端稳定宽松

国家及各大省市稳定复工复产政策纷纷出台。疫情之后经济保增长、就业保稳定任 务重。3 月 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强化稳就业举措 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出口重点企业开复工,以制造业、建筑业、 物流业、公共服务业和农业生产等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推动重点行业和低风险地区 就业。截至 3 月 20 日,各地 1.1 万个重点项目复工率为 89.1%,其中,南方地区重 点项目复工率达到 98.1%,北方地区重点项目复工率为 60.3%。

房地产供给侧政策针对性放松已开启,需求端或将放松。2020 年 2 月 12 日中央政 治局常委会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各省市相 继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如放宽预售条件、放松预收资金监管,降低土地出让金比 例等。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各地复工投产持续推进,销售有望持续 回稳。

预计 2020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 4%-5%左右增长态势。房地产作为一种耐用商 品,受国家逆周期调整政策影响明显。在“开工-预售-施工-竣工”的产业链逻辑下, 可以合理推测近期交付房压力增大,疫情好转后赶工需求充足,最后带动新一轮的 开发投资。房地产虽目前投资小幅下滑,但新开工增速明显回升,加上近期部分地 区放松房地产管控,我们认为竣工的修复具有延续性,未来地产将继续强韧,将为 上游水泥带来较为稳定的需求。

3.2. 基础建设:水泥最具潜力下游市场

3.2.1. 宏观政策促进基建投资稳中有增

在宏观政策的驱动下,基础建设投资稳中有增。自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基 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稳定在 3.5%,增速环比 2019 年 1-8 月份略有提 升,基建数据持续小幅反弹后,基本保持平稳。另外在 2019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地方 政府可将专项债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并且监管新规对专项债使用比 率、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从 2020 年 1 月新规实施以来,地方专项债在基 建端投资同比约超过 2019 年基建投资的 200%。地方专项债在地产端应用的限制, 将更大程度促进地方基建投资力度。

3.2.2. “新基建”转型升级极大拉动传统基建水泥需求

“新基建”建设的投资和发展能够拉动传统基建水泥需求。2018 年 12 月 19 日至 21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 5G、人 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 年三月,国务院以及工业和 信息化部办公室相继出台有关“新基建”相关政策通知,再次强调了新基建的重要 性。

“新基建”在定义上是传统基建的升级转型。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在构成上有着很大 程度的交叉,新基建目前较为重要的构成为:城市交通轨道建设;其次,新基建除 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外,新基建的投资主体偏向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其中 5G 等信息化建设也要依靠传统基建作为基础支持。

3.2.3. 我国基建水平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基建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未来 3-4 年内有巨大发展空间。截止至 2019 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3.9 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中国高铁运营里程 达到 3.5 万公里,2016 年起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速稳步上升。我国公路里程在总量 上也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公路长度仅相当于美国的 15%左右左右;截止 2019 年 底,全国 36 个主要城市道路网总体平均密度为 5.96 千米/平方千米,相较于 2018 年平均密度 5.89 千米/平方千米,总体增长 1.24%,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平 均道路网密度提高到 8 千米/平方千米”仍有较大差距。

3.2.4. 疫情因素有望对基建水泥需求造成积极影响

水泥需求或会出现逆经济周期的发展趋势。2020 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但是随着当 前疫情形势向好,随着交通运输部逐步推动农民工返岗运输工作的进行,后续相关 项目的施工进度将大大加快,在建工程复工率逐步提升。在 2020 年 3 月初各大城 市重大基建项目复工率均达到 90%以上,目前已基本全部复工。我国近 20 个省市 发布《2020 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投资总额合计超过 40 万亿。 另外,很多水泥企业意识到智能工厂以及线上贸易对水泥企业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感 染风险,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诸多益处,开始借助疫情停工期间大力加强建设智 能化生产链,对水泥行业后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所以,疫情只是延后水泥消费 以及生产的节奏,今年总体水泥需求预计不减反增。

3.2.5. 预计我国 2020 年基建水泥需求增速可达 4%-6%

由于我国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稳定在 3.5%左右,同时宏观政策大力促进基建投资规模增长,疫情影响下,政府或将大力 调节基建投资提振经济,我们预计基建投资增速能够达到 10%,对应的基建水泥需 求也同步上升。

3.3. 农村建设:水泥需求或会回弹

农村建设水泥需求持续高位。我国自 2005 年 10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 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 年我国农村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额显著上升,同比增速为处在 20%左右,虽然,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额在 2014 年达到峰值之后略有下降,但是仍保持在 9000 亿元左右高位。

3.4. 农村建设水泥需求或在政策驱动下回弹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预期会在未来三年内回弹,相对应 的农村建设水泥需求将会上升。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 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下发,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标任务,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8 个方面的短板。在农村公共基础建设方 面文件对农村环境、学校、道路等建设均提出要求。并且同年 1 月中央农办、农业 农村部发布《2020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制定了 11 个方面 50 项举措,涉 及 21 个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提出了系列要求。

3.4.1. 预计我国 2020 年农村建设水泥需求增速超过往期

据交通部披露,截至 2019 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 404 万公里。自 2003 年我 国提出“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我国累计投入中央资金已经超过 6000 亿 元,累计建设和改造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超过 230 万公里。但是,我国乡村常住 人口 55162 万人,远远超过美国乡村常住人口数量,所以,我国目前农村公路缺口 仍然存在。各项文件指出,2020 年,基建“补短板”将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各个省 市也相继出台农村公路建设相关文件,以江苏省为例,2020 年江苏全省将新改建农 村公路 3000 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4000 公里。新农村建设政策大 力可能会促进农村基建投资规模增长,对应的农村建设水泥需求也会同步上升。

4. 水泥行业重点上市公司推荐及投资评级(略,详见报告原文)

2020 年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产能投产进度延后从而带来水泥需求弹性,但是随着 复工复产,水泥行业可能在全建材板块中率先迎来 V型反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3 月份水泥产量强劲反弹。因此我们预计水泥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提高,行业集中 度也将有所上升,这得益于需求的持续改善、产能的控制等因素。此外规模的基建 投资势必带动水泥需求,利好区域水泥产能释放,刺激水泥市场价格上扬,因此板 块确定性也进一步增强,给水泥行业的龙头进一步扩张市场规模带来空间。

……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北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