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5:07:09 | 浏览:118
近年来,智能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这股智能之风也吹到了水泥工业。在此背景下,国内水泥行业出现了一批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的水泥企业率先探索行业智能发展之路。
其中,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3月点火试运行的泰安中联水泥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其水泥智能工厂项目成为水泥行业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上榜项目。
泰安中联智能中控室
资料显示,泰安中联水泥努力发挥智能化工厂优势,吨熟料标准煤耗不超过95kg、定员不超95人,成为水泥行业“两化融合”的典范。其生产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等功能,不仅在水泥领域中极为罕见,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自2016年起,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基建投资持续拉动,水泥行情不断好转,行业利润屡创新高,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对“智能制造”的政策导向,以及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水泥行业迎来了转型升级“智”的飞跃期。
全椒海螺水泥智能化中控操作室
2018年,安徽全椒海螺水泥建成了世界首条全流程水泥智能化工厂,解决了传统水泥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质量控制难、劳动生产率偏低等问题,形成了“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运行维护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经营”的水泥智能制造新模式。
随后,实现矿车无人驾驶的芜湖海螺水泥;“智”写工业厂区里田园诗意的洛阳中联;将智能禀赋转化为发展实力的遵义赛德;5G全覆盖、生产全自动化的华润水泥田阳智能工厂;数字技术与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深度融合的江西宜春红狮……一座座具有“智慧”的水泥工厂竞相落成。
海螺水泥智能矿山矿车无人驾驶
洛阳中联智能化验室
洛阳中联全封闭式无人智能发运系统
华润水泥田阳智能工厂
行业的智能转型升级离不开众多优秀水泥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它们推动了水泥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发展进程,并在实践中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
为树立标杆典范,同时凝聚全行业智慧,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将开展“中国水泥行业品牌影响力评选活动”,并将于“2023中国水泥产业峰会”上举行百强颁奖典礼。届时,将评选出“2022中国水泥智慧工厂”以表彰获奖企业在推动水泥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作出的突出贡献。2022中国水泥行业品牌影响力评选通知|百强榜|中国水泥网|产业峰会-水泥网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其中助企纾困重点支持3类:由成都市会展企业举办的线上、线上线下一体市场化展会项目,经认定后,按照实际投入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松萍教授做了题为《标准化是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主题分享。
8月1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都刚刚出炉的《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描绘了蓝图——未来三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
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杨有宗)记者20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成立满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